1. 當前的位置:網縱會展網 > 產業頻道 > 焦點人物 >

          姜淮:會展業的“杞人”之憂

          編輯:姜淮來源:中國貿易報 發表時間:2014-12-23關注 次 | 查看所有評論

          內容摘要: 風云際會,有幸在風生水起、堅守新聞良心的會展言論圣地《中國貿易報會展周刊》受到無上禮遇,惶恐之間、年底收官之時,思緒起伏,感慨良多。有些深埋已久的話還是想一吐為快……

            風云際會,有幸在風生水起、堅守新聞良心的會展言論圣地——《中國貿易報·會展周刊》受到無上禮遇,惶恐之間、年底收官之時,思緒起伏,感慨良多。有些深埋已久的話還是想一吐為快,但愿不是杞人之憂。

            “杞憂”之一:是否可從國家間產業核心競爭的角度對待當前會展業方興未艾的國外資本并購?

            記得去年歲末,有感于多元化展覽模式的思考,曾寫過《會展如何回歸其價值功能》一文,所表達的思想是:會展以新技術、新工藝、新信息的展示和交流,引領一個行業的發展方向和趨勢,擴大其行業規模,并且用“世博會從不賣產品”來喻示會展的極致價值所在。當時即有感而發,個中想要表達的是對愈演愈烈的國際資本并購國內展覽項目的擔憂。緣由何在?關鍵在于對展會內容中所謂“新技術、新工藝、新信息”的理解。一個大型、成熟的行業性專業展所展示的必定是其前沿、尖端、核心的技術、設備,發布的同樣是前沿信息,從展示和交易的角度來看無可厚非,其本身就是展會生命力之所在。但從展會組織者的角度而言,唯有深諳行業技術信息之精髓,方能策劃和吸引展會的賣家和買家,擇其亮點而推演,這其中是否就已涵蓋了行業的高度機密。重申一下,交易不是展覽的唯一功能和全部價值。當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掌控中國的一些大型成熟專業展時,隨之而來的是對中國某行業核心技術和行業發展方向的滲透和影響,特別是對在中國長期占有壟斷地位的國有大型行業展會的滲透。由此,從行業發展核心技術的角度來分析,或可提升到國家戰略機密的高度來審視和評判該類并購。

            “杞憂”之二:跨國展覽公司對中國會展企業的培訓是否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會展文化占領?

            由于先天不足,現代意義上的會展經濟在中國只有不到20年的時間,會展實踐和理論遠遠落后于西方歐美國家,畢竟人家有著上百年的發展歷史。因而獲得其先進辦展技術和手段,是中國會展業孜孜以求的目標。近年來,愈來愈多的跨國展覽公司對中國業界人士進行有償或無償的培訓。從培訓內容和方式來看,的確為中國會展從業者提供了嶄新的技術、拓寬了視野,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從筆者的親身體會來看,與國外公司相比較,中國會展企業更善于通過實踐進行理論的總結和系統化,將所做的、所思考的和所預見的形成條理化和系統化的知識,并總結出一套范式,對其員工和中國同行進行培訓,順帶進行品牌的推廣,并兼顧尋找合作商機和對象。

            但從另外的視角來審視,中國會展的特點模式畢竟不能等同于西方,廣交會是中國特定歷史階段體制特性催生的產物,甚至包括所謂的大型成熟的“流動展”也是計劃體制轉軌的結果,伴隨改革開放興起的各類展會,政治訴求遠大于產業需要——經濟服務于政治,諸如東盟博覽會、深圳高交會、廈洽會等。政府主導展會從來都是中國會展的主旋律,用完全市場化的西方辦展理念來尋求中國會展產業的路徑,注定是不完全的。

            不否認近20年來中國會展產業的發展成就,并且值得大頌特頌。根植與中國土壤的不少專業展做到了全球頂級水平,如廣東印刷設備展、廣州光亞照明展、東莞名家具展等。還有更多依托產業、市場發展得如火如荼的行業展。中國當前的會展產業可謂百舸爭流,在如此具有特定制度下的鮮活土壤中呈現的業態發展規律,是否還要言必稱某國會展、某某跨國展覽公司為行業典范模式?中國的會展產業從“出身”即深深打上中國特色的烙印,今天是否更應該批判性地吸收西方理論,而不是簡單地追捧?跨國展覽公司對中國會展企業的培訓,讓中國企業始終在追著、模攀著西方的腳步。中國企業何時獨立出自己的會展文化?或許有人會說,跨國公司僅僅是簡單的培訓,硬要帶上文化占領的帽子是危言聳聽。也沒關系,但愿只是杞人憂天。這里只是想提醒同行企業和學者們,鮮活的實踐時不我待,及時梳理和提煉,未來影響中國乃至世界的會展文化就在你們手中。

            “杞憂”之三:誰來關注當代中國民營小型展覽公司的境遇?

            中國會展經濟大潮催生出眾多的小型組展企業,它們的掌舵者很多脫胎于以前就職的大中型展覽公司,發現行業的發展契機,擁有基本的技能手段和一定的客戶資源,白手起家,自挑大旗組建了一個個民營展覽公司,規模不大,有的僅僅幾人或十多人,每年舉辦的展會面積大約在10萬平方米以下。為生存計,這些小型組展企業間或為其他公司代理招展,或相互代理,或拼展租場,收入不高,信譽不是很佳,遇有突發因素,或停辦、或延期。近年來,各地政府重視會展經濟,制定政策,大力扶持會展產業。制度設計上,突出表現在建立財政扶持專項資金,可操作性最強的是評選認定本區域品牌展會,政府主導型、行業知名展會每年受其親睞,或有本地規模不大展會入選,也多是本地地方政府依托的經貿洽談會或節慶之類,民營小型會展企業難以登堂入室。

            有頭腦靈活的經營者,瞄準了并購這一環,頻繁深入相關展會,積極參與行業公共活動,做大財務數字,主要是擴大展會規模、加入各類行業協會,終極目的是獲得UFI認證,如同為產品賣個好價錢而做個好包裝一樣,在獲得相關的榮譽和認證之后,待價而沽,一賣了之。

            而大型的民營展覽公司,因為多年的打拼和積累,其項目具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和良好的經營效益,這時會成為某些國際資本或大企業瞄準的對象,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排擠和滲透。在自身利益受到威脅時,得不到行業管理部門的及時幫助,因為既無政府背景,又無大財團支撐,更無制度保障。他們往往托庇于一些行業協會,但通?!胺瞰I”很多、“收益”很少。幾年前發生在廣州的一家知名展會因受到某國外公司的打壓而得不到及時的法律和政府保護,即是鮮明寫照。

            “杞憂”之四:會展政企不分,市場化之路還有多遠?

            自“十一五”以來,中國場館建設日益超大型化,會展綜合體建設為城市擴張提供了新的籍口。本世紀初,中國會展場館的第一輪建設熱潮興起時,就產生過關于場館經營與自辦展結合利弊的爭辯。固守單純場館經營者認為:“我是地主,我出租土地,獲得租子。場館自辦項目擁有場地成本優勢和檔期選擇優勢,對行業競爭不公平?!睍r至今日,這類爭論早已沉寂。場館為了自身生存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特別是二三線城市的場館,由于沒有大城市的綜合實力,通過自辦展來培育市場已經成為很多城市競相模仿的通例。但特例或曰特權總是在不同的時空里反復上演著,擁有強大環境、政策、硬件資源優勢的場館,長袖善舞,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行業規則可以定,行業組織可以領。果真如此?試問中國會展業市場化之路怎么走,是否可以先來個政企分離?管理的職能交回政府,行業的規則制定交給行業,經營的活兒交給完全市場化的企業。轉換身份、明晰責權利,這是上世紀90年代初國企改革的辦法,能否用在今天的會展業?

            歲末收官,沒有深思熟慮、邏輯縝密的推演,只是將平時所想、所憂客觀呈現,如同道路規劃者預留幾個道口,未來的路讓后來者去規劃,但愿考慮的這一切都是立足在堅實的大地上。

            另:由衷感謝中國貿易報社社長兼總編輯范培康先生一年來悉心幫助和包容!?!吨袊Q易報·會展周刊》永遠保持中國會展一線主流的權威影響力!

           ?。ㄗ髡呦祻V東現代會展管理公司行政總監、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秘書長)

          投稿到該欄目 | 展會入駐

          找展會信息,就上Vanzol.Com

          你可能還喜歡
          也許您感興趣 更多
          產業新聞 - 焦點人物 - 會展知識 - 會展營銷 - 展商名錄 - 會員專區 - 新聞中心 - 品牌展會 - 會展視頻 ↑ 返回頂部
          JIZZJIZZ_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无码无_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久_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